一、填空题(每空1分,共20分)
1、春秋战国
2、复合
3、夏商周
4、垂
5、款识
6、豆
7、圆锥形
8、香囊
9、锡、锡、铅、铅
10、觥
11、妇好、司母戊鼎(后母戊鼎)
12、甬钟
13、鼎
14、盨
15、二里头、殷墟妇好墓
二、选择题(每题1分,共10分)
1、B 2、B 3、B 4、B 5、B
6、B 7、B 8、D 9、D 10、B
三、判断题(每题1分,共10分)
1、× 2、√ 3、√ 4、√ 5、×
6、√ 7、× 8、× 9、× 10、√
四、问答题(每题10分,共30分)
1、“物勒工名,以考其诚”是什么时期,为何要如此刻铭?
答:“物勒工名,以考其诚”是战国秦汉时期青铜铭文的特征(3分,只答战国给2分,答秦汉的各0.5分)。
物勒工名的铭文格式一般包括器主、铸造作坊的职官、工师(工匠)、器物置放地点、容量、重量。(答对两项给1分,答对四项以上给2分)。
战国以后奴隶制社会衰落,礼崩乐坏,人们通过青铜器铭文记史明礼的意识发生变化(1分);此时简册、帛书流行,文字繁复,在青铜器上镂刻长篇文字不如书于简册、帛书方便(2分);刻有器主、工匠等名字的器物便于相互区别所有者及使用,便于“功有不当”时,“行罪穷情”(1分)。
“物勒工名”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早期阶段手工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具体反映,对提高手工业产品质量有重要意义(1分)。
2、简述青铜器辨伪的基本方法。
答:青铜器主要有以下辨伪方法:
(1)从器物形制辨别。中国古代各类青铜器的形制均有一定的规格,如被鉴定器形不符合古代器物造型的规律,则有可能是伪作。(1分)
(2)从纹饰风格辨别。真器的花纹自然而生动,风格古朴、生动;伪器则呆板、软散、无生气。(1分)
(3)从铸造工艺辨别。夏商周时期与后代的铸造工艺不同,留在器物上的铸造痕迹也不同,通过铸痕的观察可以判断真伪。(1分)夏商周青铜器主要采用范铸法,表面光洁度好,器体上留有范线,有时夹有垫片,细部花纹棱角细腻圆滑,表面很少有气孔;现代仿制或用翻砂法,或用失蜡法,粒粗胎厚,没有范线,或常在表面出现砂眼。(答出范线、垫片、砂眼各给1分)
(4)从铭文内容、文字风格辨别。真铭錾刻自然生动,风格古朴;伪铭大多书法拙劣,文义不通,与真铭拓本逐字逐笔对照,自可辨伪。(2分)
(5)从器物锈蚀和氧化的程度辨别。真器的表面锈色经长期腐蚀自然形成,致密而有金属光泽,与器连为一体,铜锈已渗入器物内部,渗入花纹或铭文之内;伪器的表面锈色一般是用快速腐蚀法作成,灰暗,呆滞,没有层次,浮于器表,疏松,易脱落。(2分)
(6)从器物重量辨别。从铜质上来分析,夏商周时期为青铜质,而后代的伪器有不少为黄铜质。又由于夏商周青铜器入土已三四千年,经过长期腐蚀,已发生化学变化,铜质已糟朽,因此,真器比同样大小的新制伪器重量要轻。(2分)
3、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经历了几个阶段?
评分要点:答出每个时代给0.5分,答出各时代的发展阶段特征给0.5分,答出每个时代的基本特征/特点/风格(包括数量、铭文、题材、装饰纹样等方面)给0.5-1分。
答: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:
(1)史前到商周时期(0.5分),是中国铜镜形成和早期发展阶段(0.5分);数量少,背文简单,多为星纹、线纹、叶脉纹等比较简单的纹饰(0.5分)。
(2)春秋战国时期(0.5分),是中国铜镜的勃兴期(0.5分);种类多,背文形式多样,从素面、弦纹、连弧纹发展到主纹和地纹互相配合的各式花叶纹、山字纹、菱形纹、禽兽纹(龙、风、虎)、勾连纹、连弧纹金银错等装饰纹样(0.5分)。
(3)两汉时期(0.5分),是中国铜镜的繁荣时期(0.5分)。四乳为基点的四分法装饰方式,广泛运用连弧纹、博局纹和四神、瑞鸟、瑞兽的题材,加上各种祝福性的吉语铭文(0.5分)
(4)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(0.5分),是中国铜镜的中衰时期(0.5分)。铜镜种类不多,类型集中,创新极少,主要沿袭汉镜样式。流行神兽镜类、变形四叶纹镜类、双菱纹镜、瑞兽镜等,以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与神兽组合成纹饰主题内容。(0.5分)
(5)隋唐五代时期(0.5分),是中国铜镜的高度发展时期(0.5分);流行四神十二生肖镜、宝相花镜、瑞兽葡萄镜、瑞兽鸾鸟镜、雀绕花枝镜、人物故事镜等,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多样化(0.5分);制镜中心在扬州(0.5分)。
(6)宋代及以后(0.5分),是中国铜镜的缓慢发展到衰落时期(0.5分)。宋镜形制多样,题材主要有缠枝花草、神仙故事、诗文题记等。镜铭有不少标记字号姓氏,湖州是有名的制镜中心(0.5分)金代铜镜以双鱼镜为特色。(0.5分)